|
|
中央對新農村建設做出新布局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內動態
|
中央對新農村建設做出新布局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
《瞭望》文章:著力新農村建設主體
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新布局,著重凸顯和發揮“人”的活力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楊琳實習生王月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作出部署時,強調要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為此,必須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日前,在全國縣委書記、縣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培訓研討班上,中央領導也在講話中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方面,要特別注意強化“五大支撐”,其中第五大支撐,是“大力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人力資源支撐”;并要求“切實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凸顯和發揮‘人’的活力,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新的著力點”,北京師范大學政治系主任、中國農民研究中心主任孫津教授對《瞭望》新聞周刊說。
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
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就要“把維護農民利益同發揚基層民主結合起來”,孫津說。
去年11月底,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學習,內容是提高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設水平、保證基層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必須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的重大意義,推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必須堅持一切為了農民、一切依靠農民這個根本出發點和基本工作方法。
一切依靠農民,主要是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
因此,搞好村民自治,推進村務公開,健全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是新農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農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
而一切為了農民,就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著力解決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義務教育、農村醫療衛生、農村老人婦女和留守兒童等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不斷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目前,我國農村在人口、就業、家庭等方面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任務日益緊迫。為此,中央已經決定,根據這些新的變化積極探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完善農村五保供養、特困戶救助和大病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成為“農民群眾滿意工程”。
與此同時,堅持把服務和造福農民同教育和提高農民結合起來,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也是讓農民發揮主體作用的重要方向。
為此,一方面是幫助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開展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健康有益、農民喜聞樂見、具有鄉土氣息的群眾文化活動,教育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消費觀、婚育觀,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另一方面則廣泛開展以實用農業科技培訓為內容,引導農民掌握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切實提高創業致富的本領。中央指出,建設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因此,要在農村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和權益保護。
中央黨?!叭r”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德喜教授說,目前新農村建設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性作用,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讓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
實用人才做支撐
在建設新農村的偉大事業中,人才是關鍵因素之一。按照有關部署,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撐,需要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在這方面,首先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人員的能力,主要指建立農村基層干部、農村教師、鄉村醫生、計劃生育工作者、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及其他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服務人員的培訓制度,以提高他們服務于農民的能力。
同時,有志于新農村建設的大中專畢業生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應鼓勵他們到農村創業,在帶頭致富和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實踐中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和追求。
據了解,各省區市黨委、政府,正在努力完善有關政策措施,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引導更多大中專畢業生和其他各方面人才,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安徽科技學院3名大學畢業生,在了解到著名的小崗村準備建設蘑菇生產基地的信息和有關優惠政策后,到小崗村發展蘑菇種植和經營,通過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辛勤的努力,不僅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還帶動當地農民,成立了小崗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和創辦專業合作社的情況,在全國并不是絕無僅有的個案。劉德喜教授說,許多在城市陷入就業困境的大中專畢業生,愿意回到農村創業,反映出新農村建設的巨大吸引力,不僅有利于解決部分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各地應敏銳地發現并自覺地把握這種新情況,因勢利導地鼓勵和支持更多有志于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創業。
“大學生村官現象”對新農村建設也很有幫助。1999年以來,針對農村村級兩委干部整體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一些地方的市縣黨委和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到農村擔任村干部,充實村級兩委班子?!按髮W生當村官”,被稱為“一項正在進行的鄉村實驗”。
有關統計顯示,現有北京、內蒙古、遼寧等17個?。ㄗ灾螀^、直轄市)及其轄區內的市、縣,開展了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北京市推出7項保障措施,招收了2016名大學生,到京郊1853個行政村,從事為期3年的基層工作。按照北京的計劃,今后3年內還將招收8000名,爭取使北京市3900多個行政村都有村官。河北省也選拔了3576名大學生,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任職。河南省現在僅鶴壁、平頂山兩個市,就有“大學生村官”3500多人。
劉德喜教授表示,現在要充分發揮城市、工廠、企業和學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投入新農村建設中去,不要讓這些行業的人認為建設新農村只是農村和農民的事。因此,不僅大學生村官應當支持,而且應當動員各行各業的人去農村任職,探尋城鄉各種各樣的合作方式。
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官”,既有利于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和人才結構,又有利于解決城鎮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無論是大中專畢業生自愿到農村創業,還是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擔任“村官”,都有利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各種專業人才和領導人才。
提高領導新農村建設的本領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眾多縣委書記和縣長處在新農村建設第一線,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作風形象直接關系到民心。
在新時期,一些縣鄉領導出現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本領恐慌”。有關專家指出,為了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本領,增長才干,基層領導要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管理社會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能力。
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就要求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改革方向的堅定性、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舉措的協調性,堅持統籌兼顧,科學確定符合本地實際、發揮本地優勢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
提高管理社會的能力。要求在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和統籌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上狠下功夫,在實踐中成長起一批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方面的專家。
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要求基層領導要牢固樹立憲法意識,學習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等實體法和訴訟法,深入學習和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切實轉變行政管理職能,自覺規范行政行為,依法提高行政效能。
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要求堅持任人惟賢的干部路線,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準確識別干部,真情愛護干部,公正評價干部,公道使用干部。自覺抵制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
在1月9日召開的中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建設中,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要顧全大局、令行禁止;要發揚民主、團結共事;要秉公用權、廉潔從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要求各級黨委加強對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領導和監督,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孫津教授認為,縣委書記和縣長是直接面對廣大群眾的,作風和形象如何,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直接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h級領導班子換屆后,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同志走上了領導崗位??h級領導班子成員,尤其是縣委書記、縣長,必須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作風和形象問題,為廣大干部群眾作出表率。為此,基層領導要樹立政治堅定的形象、開拓進取的形象、為民務實的形象、清正廉潔的形象。
孫津教授說,干部的良好形象有助于讓農民群眾相信建設新農村是可以實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