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農業離河北有多遠?
|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內動態
|
現代農業離河北有多遠? |
河北日報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號角,現代農業成為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基礎。近日,記者走訪相關部門了解到,盡管我省在科技興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為現代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我們的差距依然很大——
現代農業離河北有多遠?
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靠龍頭企業帶動、科技支撐、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銷售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現代農業將引領我們從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但是,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標準化、規?;a有待提高
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區兩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京廣、京山鐵路沿線和張承壩下地區三個優質玉米產業帶,黑龍港地區優質大豆產業帶,黑龍港流域、太行山丘陵區和北部地區的優質雜糧產業帶……優化的區域布局逐步推動優質糧食向適宜地區集中。同時,各地繼續優化品種結構、品質結構,重點發展優質專用小麥、飼用玉米、高淀粉玉米、青貯玉米、高蛋白大豆、高油大豆以及優質專用薯類等,優勢產業布局雛形開始顯現。
盡管如此,但由于統一的規?;a欠缺,同一區域內品種多樣化,致使大宗農產品商品率極低。河北糧油集團副總裁李九成算了這樣一筆賬:我省油脂加工企業每年至少要消耗近200萬噸優質大豆原料,因為我省的大豆產區生產的品種繁雜,優質高油大豆品種不統一,不利于大規模加工生產,大一點的油脂加工企業只好采用進口原料,全省每年消耗進口大豆160多萬噸。許多小麥玉米加工企業也存在類似問題。在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內,加快標準化、規?;?、商品化步伐是推進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
農民增收需要的技術支撐有待加強
“十五”期間,我省有50多個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30多個品種獲得國家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后補助獎勵,獲獎數量排在全國前列。
目前,全省大宗農產品的優種率近90%,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超過46%。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已成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加速器。
對于在生產一線耕作的農民來說,他們所苦惱的是如何在眾多的優種中選擇適合當地的、增產效果明顯的、與良種相配套的相關實用新技術的一種或幾種供自己使用。而承接著農民與科技緊密銜接的有效載體就是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河北農大對100多個村調查顯示,有85個村的農民在遇到生產技術問題時難以得到技術人員的指導,農民按著傳統的生產模式從事現代生產,很多情況下不能對癥下藥。目前正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初中文化程度的僅占40%,而100%的村民都希望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定期對農業生產進行指導。
省農科院院長王慧軍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創新主體與農民增收需要的技術支撐沒有對接,適合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技推廣體系尚未健全。要造就一批建設現代農業的新型農民,必須盡快建立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徹底消除科技成果與農民相隔的最后“一公里”。為此,我省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開始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同時,大力推廣農村“三電一廳”科技信息傳播和“三位一體”綜合服務模式,促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為農民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石。
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靠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使傳統農產品由“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近兩年來,谷子在遷安市山區成了香餑餑。這里的“阜安”牌小米系列加工產品以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受到消費者歡迎,并憑借燕山深山區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建立順利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據不完全統計,僅優質小米銷售一項年為山區農民增收500多萬元。
在我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靠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使傳統農產品由“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不只是遷安。據不完全統計,我省已擁有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00多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800多個,輻射帶動全省12%的農戶共同闖市場。
有關專家認為,發展現代農業要把產業化作為主要經營方式,依靠龍頭帶動和發展。而我省農業之所以落后于發達省份,不是落后在生產,而是落后在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上。據了解,目前,我省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還很低,農產品加工多為粗放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品牌不多。農民與產業化龍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聯還較松散。如何抓住我省農業特點,走出一條河北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是邁向現代農業至關重要的一步。
|
|